查看原文
其他

小佐虽小,生机无限!

巧英 大美生生
2024-08-23

小竹林葱郁的佐村


编者按


巧英老师,江西都昌幸福里华德福幼儿园创办人、幸福里共学中心发起人,在生命践行之路上,是位不折不扣的大美行者。
前段时间,她听说了将小佐村建设成「大美行者」研学基地的想法,便直接从江西来到大漈,赶在夸父班前去西昆前来看一看小佐,聊一聊关于研学基地的一些构想。

到了大漈之后,她接连两天到小佐村,细细感受,并且在日志中有生动的描述,让我们一起透过她的眼睛来更走近小佐吧!


 | 巧英



曾经,总以为有优越感的是他人,很少认为自己对某些人某些事也存在有优越感。


黄老师说,去到村子,我们不是来帮助他们,是与原有村民共生,哪怕再谦逊的态度,背后都是有优越感。


想着15年前,和驴友去往云南一些偏远的村落,感慨当地村民朴实的同时也总认为自己这一群人来到这里,带给他们一些生活/学习用品,请他们做向导、付给他们报酬,都是一种帮扶。


劳动中的小佐村村民


不可否认,我们的态度都十分谦逊与友好,也很体谅他们并未以付钱就要有服务的要求。可是,现在再回想,的确是存在那种优越感,包括去做的一些公益。


时隔几年之后,有驴友再去当年的村落,有些感慨当地村民已没有曾经的朴实,越来越商业化,现在回想,和当年我们无明的那种优越感也不无关系。


虽然过去这么多年才幡然醒悟,不能为过去的事情再做一些什么,不过没关系,从现在开始认识并加以修正,就是成长。现在能醒悟也不晚,如在杨硕诚老师课程中体验到的:睁眼了,就不能再装糊涂!


也是因此,今天再来小佐村,感觉就很不一样。


小佐村的老房子


昨天有位82岁的老人与我们聊天,告诉我们他家的房子是59年前建造,当初的原材料都是他背在肩头从山那边扛过来;还告诉我们旁边的一些房子他都不知道有多少年,因为他小时候那些房子就已经存在了。


老人告诉我,小佐村有800多年的历史,有几栋房子是村子里第三代前后的房子,至少也有600、700年的历史。


今天看到祠堂边有一栋房子,规模好似是我们这些天看到最大的一栋。因为有人还在里面居住,貌似并未在可供使用的房屋里面。远远望去,二楼还有一位老人坐在阳台边。


感觉这栋房子很不简单,一是面积,二是方位,能在祠堂边的位置有这么一栋应该是不一样的人家。转了一圈之后,君群说我们正好到了那家的院门,门上有庚子年(很新,可能就是去年)立的对联与牌匾,敲门并无人应答,门也未关,我们轻推门进入。


房子规格果然是这几天见到最大的的一栋,屋檐处有精致的雕花等。



老房子的精美雕花


走上之前在远处看到的老人所在的位置,我们大声询问有人在吗?到了二楼,一个厨房里有一对老人出来与我们答话,我们很诚恳地说这房子很美,想进来看看。


老人很慈祥,示意我们自己去看。因为有了晨间的醒悟,心中真诚感谢老人对我们的接纳,离开时也深表谢意。


这两天在村里的确见到的全是老人。昨天村委书记说他是这里最年轻的人,据我们所见也确是实情。虽然现代发展,让年轻人都外出不愿留在乡村,这些老人们故土难离,继续在家成为空巢老人。


有条件如村委书记或是昨天那位82岁老人,还能将房子改造为有部分现代化设施,多数老人的住处十分简陋。


今天两位老人的房子里连厕所都是最古老的马桶,屋顶有漏雨,楼上用着几个桶在接雨水,但他们的脸上看不出对生活的抱怨,屋中都堆有各种不同的农作物,与一些空置的房屋相比,满满的生活气息


俯瞰小佐村一角


融入到小佐村,该如何与这些依然在此居住的老人们相处呢?是需要好好去感受感受。


站在村里文化广场外的平地上,能望见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、坡下祠堂被两侧山谷怀抱。真能感受到黄老师所说的含义,是这片土地的文明给了我们机会,需要感恩这片土地的承载,要与这个村子一起共生,生机焕发,如此才是乡村的振兴。


下午去了大漈乡中心小学。昨天黄老师提起这所学校能住400人,如今却只有二十几位学生,心中也只是认为会是一座比较空的乡村小学。


到达之后才发现,这所乡村小学,配置比都昌的任何一所小学都要高!


如此精致的小学,却只有27位学生!


大漈乡中心小学与夸父班的合影


或许是与省份资金充足有关,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不可谓不高,只是硬件这么好,老师们也年轻(据说校长也是位90后),生源流失严重,老师们的稳定性也不好。


若真是有小佐村的新村民,适龄的孩子在这里上小学,日常知识科目由学校老师完成,而新村民的家长们来做志愿者,来完成一些其他课程,又或者,开创一个新的“家长课堂”——如今国家正在推行的家庭教育。


真有无限可能呢!


徒步去小佐村的夸父班少年们


这两天,越发感觉小佐村的建设,是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阶段,或许真正有一些划时代的意义。


又会如黄老师所说,村子的建设,就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实践,做得效果如何,就是对于中国文化学习的一次检验。


再次回想起晨间课堂中,黄老师对大家的建议:要外学,更要内修。光有外学,是开启不了智慧。


暑假购买梁漱溟先生的整理文稿书本《中国文化的命运》,看了许久都未看完,这几天再次翻阅,书中最后提及“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”,既要有中国古人一直有的“内修”,也要有西方文化的“外学”。


大美生生!生机无限!


通往小佐村的路


- end -



注:本文图片均由大美行者@巧英 @亚南 @一晴 

实拍于小佐村


更多小佐村研学基地的情况,

我们会及时与大家分享,

敬请关注!


关于小佐村研学基地的建设,

你有什么想说的、想问的?

欢迎扫码告诉我们~

说不定一起建设大美小佐的,

就有你呢!









大美行者及后续游学,

目前尚可报名,

欢迎添加大美的微信,咨询、结缘~

大美微信:dameishengsheng

   



- 相关推荐 -








/ 关注大美生生 · 重建天人生活,从这里开始 




点个“在看”,让更多人看到吧~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大美生生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